Albums

2/19/2014

「茶之心」-茶韻入戲演出發表會後記


今天「一心戲劇團」,在有記名茶清源堂作演出前記者發表會。 

我們追溯台灣近代的開發史,從17世紀中葉起,荷蘭人從南部先上岸,一直到了1860淡水開港,1869年有21萬斤FORMOSA TEA 從淡水直銷紐約,開啟台灣茶直接外銷的先河,從此打響台灣茶在世界的名號,於是陸續有很多洋行和福建茶商聚集在大稻埕這區域精製加工台灣茶業,行銷到世界各地,一直到1895日本統治台灣前,台灣北部茶葉從大稻埕加工外銷的總產值,佔整個台灣出口貿易的56%,於是台灣的經濟重心,也因此從台南轉到台北,淡水河旁邊的貴德街,以前叫千秋、建昌街,就是茶商李春生和林維源奉劉銘傳命興建的,專門租售給洋行和茶商,整條街都是茶行,所以又叫「茶街」。在這裡長大的人,一定不會忘記,當時只要順著民生西路走過重慶北路,進入延平北路和迪化街,滿街都可聞到茶香和花香。那時的茶商,扮演著影響台灣政治、經濟的重要角色。 

記得早期,很多家庭婦女都在茶行打工揀茶,賺錢貼補家用,他們掌握了家庭經濟來源,在家裡就有較大的發言權。還有,她們可以帶小孩來茶行上班,一面賺錢養家,一面照顧小孩。在這裏我們可以在茶行看到早期女權和勞工意識的抬頭。 

經濟的繁榮,也同時帶來各種文化藝術的發蓬勃發展,所以大稻埕聚集了很多南、北館的館閣,各種地方戲曲、廟宇、陣頭、歌曲藝術等。1930年代作曲家鄧雨賢的「望春風」、「四季紅」、「補破網」、及李臨秋作詞「雨夜花」、「望春風」、「四季紅」、「桃花泣血記」都是膾炙人口的台灣歌謠代表作。曾經座落在迪化街一段46巷兩側的永樂座〈1960年停業,現已拆除改建),是當時知名戲院,由茶商陳天來等興建,後來京劇名伶顧正秋也在此公演五年。很多茶行因為面積大,所以也是當時地方戲曲的最佳表演場所。 

隨著時空環境改變,茶葉、紡織等淡出大稻埕,但是這裏還保存許多先人奮鬥的遺跡,這幾年,很多人陸續到大稻埕尋根,我們可以從這裏看到,過去輝煌的文化,如何帶動城市的發展茁壯。這幾年,透過老街容積移轉與都市更新方案,傳統迪化街,進駐年青創意團隊,讓老街注入新生命。霞海城隍廟也在陳文文主持下,透過月老,每日香火鼎盛。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傳統茶文化,我們參與大稻埕導覽活動,保存傳統精製茶設備工藝,並更新廠房,加入茶知識教育介紹,透過網路無遠弗屆傳播。當然除了祖傳製茶工夫,我們也在包裝與行銷上,力求創新突破,希望讓更多人喜歡台灣茶。 

今天「一心戲劇團」,在有記老茶樓作演出發表會,以1920年代茶產業故事為背景題材,分別由兩位主角扮演兩款茶,紅茶代表熱情奔放、撲鼻馨香的魅力、烏龍茶代表先苦後甘、樸拙溫柔的情感。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戲劇。我們預祝劇團演出成功,台北老街風華再現。 

20140219下午5:20

4/28/2013

文山包種茶


        產區範圍:『文山』古地名為『文山堡』或『拳山堡』,今日行政區含括台北市文山區、南港區,新北市新店、深坑、石碇、汐止、烏來、坪林等茶區。由於都市發展,目前以北勢溪流經全境、居水源保護上游的坪林區產量最多、又因該區土壤肥沃、雲霧繚繞、氣候涼爽,品質最佳。

        特徵:外型烏黑明亮中帶翠綠,具緊結條索狀,沖泡茶湯水色蜜綠鮮豔帶金黃色,香氣清香幽雅洋溢自然花香,滋味甘醇滑潤帶活性,文山包種茶注重香氣,由香氣細膩、濃郁決定茶品質。

        製造工藝:分初製和精製。
  •     初製:鮮葉採收後,經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浪菁等步驟讓茶葉產生氧化作用、輕度發酵,此時鮮葉從草香轉為有天然花香,再經揉捻成條形,同時改變內含物質的滋味,最後乾燥製成毛茶。
  •     精製:毛茶規格常受季節天候、採收時間、溫濕度、製作技術、茶園管理等,影響品質,即使同一茶園,不同時段採收,品質也參差不齊。
        負責任的精製茶商,把茶交到消費者手上前,必須先把毛茶作安全檢測、區分等級,揀剔茶梗與雜物,透過焙火技術,提高茶葉甘甜風味,穩定茶葉品質。半發酵茶的後段精製烘焙技術,對茶葉口感與滋味影響極大。除了獨特傳承的烘焙技藝,還必須兼顧市場喜好口味,迎合潮流。

        百年茶商台北大稻埕有記名茶,特地透過獨家焙火技術,改善清香文山包種茶不耐泡的特性,鍛煉出高級文山包種茶品種『青心烏龍』特性,把清揚香氣轉為沈穩茶香,提高甘甜度與沖泡次數,開發具豐富層次感的『奇種烏龍茶』,已在業界及品茶行家獲得極高鑑賞風評。


4/21/2013

朝陽夜景

        為彰顯茶葉在台灣發展過程的重要地位、紀念早期大稻埕曾聚集數百家茶行為台茶外銷打拼賺取外匯的史蹟、記憶「茶郊媽祖」巡街給大稻埕帶來的人潮商機,台北市重慶北路2段64巷邊、面臨重慶北路,有一座台灣唯一的茶葉主題公園-朝陽茶葉公園,園中種有窨製花茶的茉莉花與桂花,步道鑲有各種製茶流程雕刻圖。
        公園週圍是全台灣唯一的『朝陽服飾材料商圈』,舉凡服飾需要的水晶亮片、小飾品、針線、鈕扣、腰帶、絲帶、雷絲花邊、時尚皮草等等,這裡應有盡有。紡織布商取代茶產業在大稻埕的發展後,當年台灣紡織業的黃金歲月時代,這裡曾經車水馬龍,各外銷紡織廠需要的服飾副料,都要來尋寶。時光流轉,現在,紡織廠外移,服飾材料商家改弦更張,用創意服飾商品吸引喜歡自創風格的手動消費族群。
        座落公園旁的「台北大稻埕有記名茶」是有百年歷史的外銷老茶商,保有完整傳統精製茶設備。1975為迎合潮流,由外銷轉入內銷市場,把茶廠加入茶文化知識元素,開放參觀,讓老屋說故事。近日再透過外牆招牌重塑,夜晚,金黃色LED燈映射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物,金碧輝煌、老屋新生,給台北老街增添深富人文氣息的戶外攝影景點。帶着您的最愛,漫步園中,茶廠不時飄來陣陣幽雅茶香,融和園中芬芳桂香,視覺與嗅覺雙重享受,徹底洗滌都會人整日的工作壓力。


3/15/2013

陳天來故居與永樂座

陳天來故居(又稱「錦記茶行」)是市定古蹟,位居今台北市貴德街73(前為建昌街3-15),由茶葉巨賈陳天來興建於1920年,仿巴洛克建築,展現當時台灣多元特色建築風格,二樓陽台可前眺淡水河,後有花園(已荒廢塌陷)比鄰西寧北路,整棟建築華麗精緻,見證當時台灣茶業風光歲月。

陳天來於1923年興建「台北永樂座」,隔年落成。1960年,台灣光復後,改名永樂戲院。永樂戲院因經營困難停業,陳天來子孫出售產權,中間劃開為馬路,位址在今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46巷兩側,(4617弄、18弄以西),範圍涵蓋該路段兩側三層樓白色磁磚建築,坐北朝南門牌是19~35號共9間,坐南朝北門牌是20~38號共10間。合計19間樓房,包含中間之巷道,方正之四方型,總面積共約500坪左右。(感謝王世銓兄提供資料)

永樂座當時以表演歌仔戲、福州戲、京劇為主要營業內容,爾後轉型為電影院。

1931年,蔣渭水告別式在此舉行,1948年冬,顧正秋京劇在此公演五年。

陳天來1891年創設錦記茶行(1932年改組為「錦記製茶株式會社」),地址在當時台北市港町315號,以烏龍茶與包種茶銷售南洋各地,占台茶當時輸出量十分之一。1926年被選任「同業組合台北茶商公會」會長(今日「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前身)1939年陳天來去逝。育有四子,分別為:長子陳清素、次子陳清秀、三子陳清波、四子陳清汾。均擔任過茶商公會理事長與主要幹部,對台茶發展,貢獻頗大。隨著台茶外銷環境變遷,1952年陳清汾結束茶業務,錦記茶業正式走入歷史。

永樂座的拆解、錦記茶行的結束營業及貴德街的變遷,代表大稻埕由繁華到沒落、台北城由西向東發展、台灣產業由農業、紡織、輕工業、重工業、電子業的轉型歷程。過去富商巨賈雲集的大稻埕商圈,跟著城市發展演變一度沉寂;然而,文化使城市偉大,近年來,看盡五彩繽紛都市景像的人,紛紛在尋“根”中沉澱心靈,來到老社區,體驗深富人情味的真、善、美。絡繹不絕的導覽遊客,已為大稻埕帶來活力與充滿希望的未來。

12/22/2012

台灣茶人王水柳

         由「財團法人王水柳文化基金會」出版的《台灣茶人王水柳》一書,2012/12/15出版。該書由曾獲時報文學獎的報導文學作家藍博洲先生根據王水柳生前日記及他兒女們和當代茶人的描述策劃彙編、印刻出版社印刷執行。

        王水柳先生曾任台灣區茶商業同業公會及台北市茶商同業公會理事長,因王水柳先生在當時茶界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二弟王添灯又曾任日據時期「同業組和台灣茶商公會」評議員及後續相關茶業組合重要職務,戰後,官辦特種茶業公司:台灣茶業股份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是王添灯、副董事長辜振甫。王添灯曾任二二八事件常務委員,是二二八事件「失蹤」的首要台灣菁英。王先生一本私人日記,記載很多當時茶人間的互動,傳遞了日據時期台灣茶史的珍貴資料,補上台灣包種茶發展史中欠缺的史蹟。

        文山茶行從安坑茶農到茶販轉茶商,從大稻埕茶商的原料供應者到自己精製外銷,外銷市場從那霸、印尼、新加坡等南洋地區,一直到日本發動918事變、太平洋戰爭,南洋全面抵制日貨,文山茶行把包種花茶市場轉往日本佔領的東北偽滿洲國,這是當時茶商的應變能力,也再度印證台茶外銷深受政治因素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