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s

3/15/2013

陳天來故居與永樂座

陳天來故居(又稱「錦記茶行」)是市定古蹟,位居今台北市貴德街73(前為建昌街3-15),由茶葉巨賈陳天來興建於1920年,仿巴洛克建築,展現當時台灣多元特色建築風格,二樓陽台可前眺淡水河,後有花園(已荒廢塌陷)比鄰西寧北路,整棟建築華麗精緻,見證當時台灣茶業風光歲月。

陳天來於1923年興建「台北永樂座」,隔年落成。1960年,台灣光復後,改名永樂戲院。永樂戲院因經營困難停業,陳天來子孫出售產權,中間劃開為馬路,位址在今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46巷兩側,(4617弄、18弄以西),範圍涵蓋該路段兩側三層樓白色磁磚建築,坐北朝南門牌是19~35號共9間,坐南朝北門牌是20~38號共10間。合計19間樓房,包含中間之巷道,方正之四方型,總面積共約500坪左右。(感謝王世銓兄提供資料)

永樂座當時以表演歌仔戲、福州戲、京劇為主要營業內容,爾後轉型為電影院。

1931年,蔣渭水告別式在此舉行,1948年冬,顧正秋京劇在此公演五年。

陳天來1891年創設錦記茶行(1932年改組為「錦記製茶株式會社」),地址在當時台北市港町315號,以烏龍茶與包種茶銷售南洋各地,占台茶當時輸出量十分之一。1926年被選任「同業組合台北茶商公會」會長(今日「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前身)1939年陳天來去逝。育有四子,分別為:長子陳清素、次子陳清秀、三子陳清波、四子陳清汾。均擔任過茶商公會理事長與主要幹部,對台茶發展,貢獻頗大。隨著台茶外銷環境變遷,1952年陳清汾結束茶業務,錦記茶業正式走入歷史。

永樂座的拆解、錦記茶行的結束營業及貴德街的變遷,代表大稻埕由繁華到沒落、台北城由西向東發展、台灣產業由農業、紡織、輕工業、重工業、電子業的轉型歷程。過去富商巨賈雲集的大稻埕商圈,跟著城市發展演變一度沉寂;然而,文化使城市偉大,近年來,看盡五彩繽紛都市景像的人,紛紛在尋“根”中沉澱心靈,來到老社區,體驗深富人情味的真、善、美。絡繹不絕的導覽遊客,已為大稻埕帶來活力與充滿希望的未來。

12/22/2012

台灣茶人王水柳

         由「財團法人王水柳文化基金會」出版的《台灣茶人王水柳》一書,2012/12/15出版。該書由曾獲時報文學獎的報導文學作家藍博洲先生根據王水柳生前日記及他兒女們和當代茶人的描述策劃彙編、印刻出版社印刷執行。

        王水柳先生曾任台灣區茶商業同業公會及台北市茶商同業公會理事長,因王水柳先生在當時茶界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二弟王添灯又曾任日據時期「同業組和台灣茶商公會」評議員及後續相關茶業組合重要職務,戰後,官辦特種茶業公司:台灣茶業股份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是王添灯、副董事長辜振甫。王添灯曾任二二八事件常務委員,是二二八事件「失蹤」的首要台灣菁英。王先生一本私人日記,記載很多當時茶人間的互動,傳遞了日據時期台灣茶史的珍貴資料,補上台灣包種茶發展史中欠缺的史蹟。

        文山茶行從安坑茶農到茶販轉茶商,從大稻埕茶商的原料供應者到自己精製外銷,外銷市場從那霸、印尼、新加坡等南洋地區,一直到日本發動918事變、太平洋戰爭,南洋全面抵制日貨,文山茶行把包種花茶市場轉往日本佔領的東北偽滿洲國,這是當時茶商的應變能力,也再度印證台茶外銷深受政治因素的干擾。

9/01/2012

時尚人文 百年茶韻

歷經時空淬煉,台北大稻埕有記名茶今後將以『時尚人文 百年茶韻』,鞭策自己,重新定位出發。
百年:
創業於1890年,百年來以誠信、傳承、堅持品質與合理售價,讓喝茶成為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飲料。
茶韻:
透過專業精製與烘焙技術,創造出有記名茶獨特風味,讓享用有記名茶,都可感受到迷人的前氣、豐富的中韻與無窮的回味。
時尚:
以敏銳專業的眼光,創新口味,並在包裝上引領潮流兼顧環保,讓茶成為最高級伴手禮。
人文:
以琴、棋、書、畫融入有記名茶,透過音樂、花藝、書畫、美學及專業茶文化導覽與網路傳播,營造有豐富人情味的優雅自在飲茶生活。
我們堅持過去的「百年茶韻」,更努力追求歷久彌新的「時尚人文」,希望「茶」讓生活更美好。

10/19/2011

茶郊媽祖祭典


「郊」,早期稱呼依某一特定行業或地方團體組合的組織。如茶郊、米郊、糖郊、厦郊...等,或稱「郊行」、「行郊」。「茶郊」指的就是今天的「茶業同業公會」。

十七世紀以來,在大陸實施海禁時期,大陸福建茶透過唐山帆船,以台灣為中繼站,轉運世界各地,後來台茶直接外銷創匯,亦仰賴海上貿易。當時製茶工人與茶商也都是從福建渡海來台,每年配合茶館生產,春來秋回橫渡黑水溝,行船風險極高。「媽祖」在民間信仰是海上守謢神。所以茶人奉祀媽祖保佑茶商安全及生意興隆。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從前身「茶郊永和興」即奉祀茶郊媽祖為信仰中心,並每年擲茭選出爐主,主持會務及祭典。

1988年位於甘谷街24~26號的茶商大樓落成,茶郊媽祖就供奉於該棟6樓媽祖廳,每年以農曆9月22日(配合茶神陸羽生日)舉行媽祖祭典,同日擲茭選出爐主(目前採自願報名登記參加擲茭制),祈求媽祖團結茶人,保佑茶業生意興隆,國泰民安。

百年來,在媽祖庇祐下,台茶飄洋過海,團結的茶商,攜手合作,以包種、烏龍、紅茶、綠茶等行銷世界各地。今天,專業茶商的角色,從外銷走入內銷市場,以過去出類拔萃的精製技術,製造出世界上風味獨特的「台灣茶」,除了建立品牌行銷,滿足內銷國人多元的口味,並透過大量觀光客「間接外銷」,攜往海外,讓全世界的人,欣賞台灣精製茶的芳香。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的角色,也從「管理」走向「服務」,藉由「茶郊媽祖」凝聚會員向心力,透過共同信仰中心,一起為台茶發展打拼。「茶,是和平、健康的飲料」,每年媽祖祭典,同業茶商,和樂融融,共許未來產業願景。團結就是力量,台灣茶在台北茶商共同努力下,正在以更生活化、更優雅細緻的風貌,讓世人細細品味。

2001年6月茶郊媽祖分靈至坪林鄉,此後每年均割香回鑾遶境祈福,茶原產地坪林鄉與台北茶商,更象徵性緊密結合在一起

2011/10/18(農曆辛卯年9/22)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擲茭選出值年爐主是吳立文,副爐主是王國忠、李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