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s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0/19/2011

茶郊媽祖祭典


「郊」,早期稱呼依某一特定行業或地方團體組合的組織。如茶郊、米郊、糖郊、厦郊...等,或稱「郊行」、「行郊」。「茶郊」指的就是今天的「茶業同業公會」。

十七世紀以來,在大陸實施海禁時期,大陸福建茶透過唐山帆船,以台灣為中繼站,轉運世界各地,後來台茶直接外銷創匯,亦仰賴海上貿易。當時製茶工人與茶商也都是從福建渡海來台,每年配合茶館生產,春來秋回橫渡黑水溝,行船風險極高。「媽祖」在民間信仰是海上守謢神。所以茶人奉祀媽祖保佑茶商安全及生意興隆。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從前身「茶郊永和興」即奉祀茶郊媽祖為信仰中心,並每年擲茭選出爐主,主持會務及祭典。

1988年位於甘谷街24~26號的茶商大樓落成,茶郊媽祖就供奉於該棟6樓媽祖廳,每年以農曆9月22日(配合茶神陸羽生日)舉行媽祖祭典,同日擲茭選出爐主(目前採自願報名登記參加擲茭制),祈求媽祖團結茶人,保佑茶業生意興隆,國泰民安。

百年來,在媽祖庇祐下,台茶飄洋過海,團結的茶商,攜手合作,以包種、烏龍、紅茶、綠茶等行銷世界各地。今天,專業茶商的角色,從外銷走入內銷市場,以過去出類拔萃的精製技術,製造出世界上風味獨特的「台灣茶」,除了建立品牌行銷,滿足內銷國人多元的口味,並透過大量觀光客「間接外銷」,攜往海外,讓全世界的人,欣賞台灣精製茶的芳香。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的角色,也從「管理」走向「服務」,藉由「茶郊媽祖」凝聚會員向心力,透過共同信仰中心,一起為台茶發展打拼。「茶,是和平、健康的飲料」,每年媽祖祭典,同業茶商,和樂融融,共許未來產業願景。團結就是力量,台灣茶在台北茶商共同努力下,正在以更生活化、更優雅細緻的風貌,讓世人細細品味。

2001年6月茶郊媽祖分靈至坪林鄉,此後每年均割香回鑾遶境祈福,茶原產地坪林鄉與台北茶商,更象徵性緊密結合在一起

2011/10/18(農曆辛卯年9/22)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擲茭選出值年爐主是吳立文,副爐主是王國忠、李連春。

2/14/2011

台灣主要茶公會組織


源、緣、圓
─系出同源的台灣三個主要茶產業公會

目前台灣茶業界有三個最具歷史的公會組織,因為其會員多有重疊,常讓關心者產生混淆,茲簡述其成立背景與歷史緣由。

1. 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簡稱「茶商公會」〉:
前身是成立於1889年劉銘傳時期的「茶郊永和興」,其後歷經日本與國民政府統治,因應法令的更迭,數度更名。
1898年「台北茶商公會」:根據台灣總督府茶業取締規則改組。
1915年「同業組合台北茶商公會」:依據總督府「台灣重要物產同業組合法」重新設立。
1937年「同業組合台灣茶商公會」:因組合成員擴大〈包括新竹州〉改組。
1944年「台灣茶商公會」:總督府撤銷台灣重要物產同業組合法,刪去「同業組合」四字。
1945年「台灣省茶葉商業同業公會」〈簡稱「省公會」〉:日本戰敗離台,「台灣茶商公會」依據「中華民國人民團體組織法」改組,除茶葉檢查工作於1946年改由農林處辦理外,其餘會務依舊。
1949年「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省公會」屬省級公會,會員必須是縣市級同業公會,公司行號不得直接參加,於是在1949年2月5日下午一時「省公會」在台北市蓬萊閣(今台北市南京西路163號,該經營權屬錦記茶行陳天來家族)召開會員大會宣布改組,緊接著三時由該會設籍台北市的近百位主要會員聯合台北市其它茶商共159位,召開「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成立大會,由原「省公會」理事長陳清汾當選第一屆理事長,並繼承「省公會」全部財產。1967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由劉明德當選第一屆理事長。

2. 台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簡稱「輸出公會」〉:
因「台灣省茶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會員屬性是包括粗製茶、精製茶及出口茶商的人民團體,該聯合會遲遲無法設立,而茶產業是當時重要外銷創匯產業,為了「維持同業之共同利益、矯正弊害藉以增進本省茶業之外銷」,同時也必須要有一個針對結匯、稅捐、打包貸款等事項和中央對口的公會,到1951年初由領有貿易登記證照的陳清汾等34位外銷茶商〈主要為「茶商公會」會員〉發起,根據當時「非常時期人民團體組織法」向台灣省社會處申請成立「台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同年10月9日,在台北市蓬萊閣召開「輸出公會」成立大會,同時推舉陳清汾為第一屆理事長,辦公地址和「茶商公會」一樣。原來的「省公會」於1952年1月23日正式辦理撤銷登記。.

3. 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簡稱「製茶公會」〉:
根據1950年台灣省政府頒布的製茶管理規則,當時製茶業者必須向農林廳申請「製茶工廠許可證」。1954年由台北、桃園、新竹、苗栗等11家有製茶工廠許可證的同業發起成立「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納入各縣市製茶工廠為會員,期發揮同業力量,圖謀製茶工業之發展。該會借用台北市南京西路275號「金記商行」〈該行負責人邵宗興也是「輸出公會」發起人〉為籌備處,同年4月1日由全省領有製茶工廠執照的256家製茶廠假台北市蓬萊閣召開「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成立大會,推舉台灣永光產業公司大坪製茶工廠張芳燮為第一屆理事長。

以上三個公會,「茶商公會」的成立時間早於「輸出公會」及「製茶公會」,當時只要領有製茶工廠許可執照的台北市出口茶商,幾乎都同時加入三個茶公會為會員。

由於台灣茶產業環境的的變革,由早期的外銷導向,到1970年代起內銷市場的蓬勃發展,台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會員逐漸凋零,到創會47年後的1998年僅存22位,同時因本身沒有資產,借用「茶商公會」會址辦公。當年「茶商公會」新任理事長王連源,為服務該會會員爭取最大商機,延續台茶出口命脈,並因應當時市場環境,建議兩公會通過議案,把「茶商公會」所有會員,包裹加入「輸出公會」〈按照目前法令,任何公司行號都可自行直接出口,所以會員資格符合輸出公會章程〉,至此確立由「茶商公會」主導「輸出公會」;並通過議案要把「輸出公會」改為「輸出入公會」,以因應市場現實的產銷秩序〈該案因政府法令,暫未實施〉。至2011年為止,「輸出公會」會員因會籍包括全台茶商,已擴張到101位,其中84位同時也是「茶商公會」會員。

「製茶公會」也因為製茶管理規則的廢除,到1988年全省擁有製茶廠執照的會員只剩77位,當時黃正敏理事長建議在製茶公會下設立「茶葉產製銷業者聯誼會」(聯誼會員可參加公會活動但沒選舉權),容納小型茶廠及茶業相關公司行號加入組織,以集思廣益,發揮較大業界力量。到2011年為止,「製茶公會」有選舉權的正式會員有63家,聯誼會員有170多家。

今年欣逢「茶商公會」新理監事團隊成立,新任理事長王敏超同時敦聘「製茶公會」前任理事長黃正敏、李勝進及「茶商公會」與「輸出公會」前任理事長王連源、王端鎧為顧問,期盼整合台灣歷史最悠久的三個產業公會所有會員的力量,與「製茶公會」理事長許正清、「輸出公會」理事長高毅芳攜手合作、同心協力,對內服務同業會員、對外給政府提供產業政策建言,為台灣茶產業的未來打開新的契機。

王連源
參考資料: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會史(徐英祥、許賢瑤著),台灣製茶工業同業公會五十年來發展(製茶公會出版),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數位典藏檔案。
本文發表於有記名茶臉書:http://www.facebook.com/WangTea
部落格:http://teawang.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14.html

1/16/2011

認知品牌生命

中國人說「富不過三代」,古今中外,有很多知名品牌,常因後繼者的不善經營而墜落消失。這裡我們要深刻警惕,品牌的價值不在「擁有」,而是不斷的「創新、經營」;環顧競爭激烈的市場,今天閃亮的明星,未必是明日的嬌客。所有的關鍵,決定在當下經營者,能敏銳的掌握市場脈動,符合潮流,求變創新。

對一個擁有百年歷史,又想再長久發展的企業,必須時時思考,公司永續經營的價值在哪裡?可以對社會提供什麼貢獻?

企業是以「人」為核心的群體,生命的活水來自人際關係的「溝通」。身為組織成員,必須具備以下人格特質:
1. 服務的熱忱。
2. 組織的忠誠。
3. 品質的堅持。
4. 產品的創新。
5. 同仁的互愛。

10/15/2008

茶郊媽祖



「郊」,早期稱呼依某一特定行業或地方團體組合的組織。如茶郊、米郊、糖郊、厦郊...等,或稱「郊行」、「行郊」。「茶郊」就是「茶業同業公會」。

十七世紀以來,台灣早期茶業從初期的大陸茶轉運中途站,到後來直接加工出口,都仰賴海上貿易。製茶工人與茶商也都從福建渡海來台,每年配合茶館生產,春來秋回橫渡黑水溝,行船風險極高。「媽祖」在民間信仰是海上保謢神。所以茶人都奉祀媽祖保佑茶商安全。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從前身「茶郊永和興」即奉祀茶郊媽祖,並每年擲茭選出爐主,主持會務及祭典。

1988年位於甘谷街24~26號的茶商大樓落成,茶郊媽祖就供奉於該棟6樓媽祖廳,每年以農曆9月22日(配合茶神陸羽生日)舉行媽祖祭典,同日擲茭選出爐主(目前採自願報名登記參加擲茭制),祈求媽祖團結茶人,保佑茶業生意興隆,國泰民安。

2001年6月茶郊媽祖分靈至坪林鄉,此後每年均割香回鑾遶境祈福,坪林鄉與台北茶商,更象徵性緊密結合在一起。

10/05/2008

尋根


台灣茶業界,大稻埕老茶商有來自福建安溪王氏宗親,其中一脈始祖追溯根源係開閩王審知公第二十世支脈之ㄧ『毅庵公』於1507年(明武宗正德二年)移入嶢陽梅板,開基立業,繁衍子孫多數以茶為生。

毅庵公下傳四房,分為長房-世聰〈號中適〉、二房世明(號白山)、三房世睿(號平溪)、四房世智(號鳴泉)。自毅庵公派下十八世輩份字號分別為「世子中、爾克伯、任丈卿、超君臣、永景孝、友端明」,「明」字輩以下十八世輩份表已排出分為「正典章、修義理、肅中規、尚文德、致遠猷、顯丕烈」。有記係三房平溪公後裔,目前傳自第十七世「端」字輩,第十八世「明」字輩也已逐漸接班就位。
為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有記在台端字輩長房建立「清源」堂號,望後代子孫,勿忘先人克勤克儉、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家訓,俯仰無愧,堅守崗位,為家庭、為社會貢獻心力。

10/02/2008

一個被徵用的會產

台北市茶商公會在北投有一塊土地,光復初期被政府徵借,轉交軍方使用,之後所有權轉為國有財產局。歷經數十年,不斷交涉,均無法要回。多年前,公會設「會產追討小組」,成員堅持以合法管道申訴討回,都無一己之私,只求為公會奉獻把關,如今事與願違,仍無法如願。

本屆理事長交接,原小組成員議決由新理事長接手追討事宜,交接後,新理事長主持幾次理監事會議,相同議題一再重複,每次激辯,浪費時間。希望前瞻未來,茶郊媽祖庇我茶人子孫,會務和協推展,帶領台灣茶產業走向更開闊的未來,喝茶人口,日益增加,愛茶的人,更健康幸福。